您好,欢迎来到舟舟教育培训网!
舟舟教育培训网

一站式教育培训

招生与学习平台

周恩来三次争取胡宗南

来源:网络整理  作者:故事会   2024-01-25 阅读:27

民族支队虽仅存5年,但它对国家、对人民的贡献在人们的心中却是难以磨灭的。

我军曾经在云南边防一线组建两支民族部队。这两支部队虽然只存在短短五年多时间,却深深地烙在边疆各族人民心中,为我军增添了光辉的一页,以至十多年后,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仍上书中央军委,要求恢复民族部队。

我军为何组建民族部队?它有什么特殊性?民族部队为祖国为人民又都作出过什么贡献?又为何在短短的时间里深深地烙在边疆人民心中?我曾在民族部队当兵,亲历了部队组建、训练、出国执行作战任务直到撤销的全过程。

出国作战创造奇迹

5月8日,中国驻老挝丰沙里总领事馆领事周耀华接到外交部通知,要他到昆明军区报到,另有工作安排。

在军区司令部,司令员秦基伟会见了周耀华,当面宣读了中央军委的命令:任命刚满40岁的周耀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民族第一支队支队长。

同时接受命令的还有郝生智,他被任命为边防民族第一支队政委。郝生智于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,1945年入伍,历任连队指导员、团组织干事、股长,师组织科长、师政治部主任。他曾参加过晋东、吕梁、强渡黄河、淮海、渡江、解放大西南等战斗,在淮海战役中荣立大功两次。刀国栋,傣族,调任前是云南景洪县县长,作为少数民族干部,他被调任到边防民族一支队担任副政委。同时任命的还有参谋长秦德旺,政治部主任李生杰,后勤部长孟松林等人。

1964年7月1日,边防民族一支队在云南思茅正式成立,驻扎西双版纳景洪县小勐养。

支队是根据当时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而组建的。此时美国准备发动对越南、老挝的侵略战争,并把矛头指向中国,威胁我边疆安全。支队的成立在境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,因为泰国、老挝、越南的北部、缅甸掸邦的傣族、苗族、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与我国境内的相关少数民族都是同宗同源,加起来总人口有几千万,他们把中国的傣族、苗族等少数民族先民视为自己的祖先。因此,他们把民族一支队视为他们抗美斗争最可靠的友军和强大后盾。

事实证明,中央的决策相当英明。支队刚组建一个月,美国对越南、老挝侵略升级。1964年8月5日,美国约翰逊政府制造了“北部湾事件”,悍然派出飞机空袭越南北方广溪、宜安、清化等城镇。9月18日,美帝国主义策动第二次“北部湾事件”,进一步将侵略越南南方的战争扩大到越南民主共和国,不断派飞机进行大规模轰炸。与此同时,美国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,美军的飞机不断入侵我国云南河口地区上空进行侦察。

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,支队遵照毛主席“要准备打仗”的指示,支队长周耀华亲自抓部队训练。针对支队将要担负的任务,着力抓了热带山岳丛林作战的军事训练。在提高战术技术基础上,着重抓穿林行军、武装泅渡、识图用图、丛林生存、卫生防病、攻打支撑点等特殊内容的演练。在抓部队特殊训练的同时,支队党委织极向上级请战,请求派出干部战士赴越南参战,以锻炼部队,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干部战士。

上级很快批准了支队的请战要求。支队组织两个高机连编为一个营,由副支队长狄义勇兼营长带队参战。一连连长为刘递强,二连连长为乐朝阳。尽管支队派出的是两个连队,但它的胜败代表民族一支队。经精心挑选,两个连少数民族战士占全连的70%。支队长周耀华对出征的干部战士说:“对空作战,同样打的是情报战,情报准确了,你们就能机动灵活,让敌人白扔炸弹,希望你们发扬我们支队的优势,打好每一仗,为支队争光!”

连长刘递强感到震惊。因为3营阵地他参观过,阵地伪装严密,敌机根本发现不了。那么敌机又是怎么发现3营阵地的呢?经观察,发现附近常有老百姓出现。刘递强找出了原因,是特务混在老百姓当中,发现了我军炮兵阵地,然后指示目标轰炸的。刘递强马上向营长汇报,并提出建议,派出便衣侦察员,引开间谍。营长同意刘递强的建议。

支队高机连决定将计就计。当天深夜,连队秘密转移阵地至寨湖的4号阵地,天亮时大队人马却仍出现在1号阵地山头,然后派出苗族班长马山和另两名战士,化装成老百姓,有意从1号阵地山头下来。

刚到山下,马山发现一男一女探头探脑,形迹可疑。他知道来者不善,恰在这时,越南的两个民兵发现了他们,要带他们去审问。马山灵机一动,用苗语向民兵解释,称他们是寨湖西村的,是他们的亲戚。自古苗族一家人,苗族在东南亚语言相通,民兵见马山是同族人,于是放了他俩。民兵一走,马山把这对男女拉到一旁,慌称他们刚上山采药,并用手指了指1号阵地,说发现了越军的炮兵阵地,不准上山,要他们赶快走。男的一听,忙问看见有多少门炮。马山说有很多。这对男女说多谢了,并拿出几张钱要给马山。马山拒收,这两人匆忙走了。

后来证实,这对男女确实是特务。

机枪连打了胜仗后,马上转移了阵地,使敌人摸不清我方的位置。在以后的一年里,一支队两个高机连,采取先侦察,摸准情报,巧妙伪装,勤转阵地。支队还派出少数民族战士化装成当地百姓,传播假情报,机动灵活,主动出击,共作战25次。击落敌机4架,击伤7架,而支队两个机枪连240人却无一伤亡,创造了我军对空作战史上的奇迹。

圆满完成援老抗美警卫任务

支队参加援越抗美作战取得的胜利,极大地鼓舞了全支队的干部战士,全支队更加有针对性地掀起了训练高潮。1964年11月,总参谋长罗瑞卿曾对支队提出训练要求说:“你们支队的训练,要像八一球队那样,练就过硬的本领,出去就能打,一打就能胜。”1966年9月,副总参谋长彭绍辉、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、副司令员陈康先后来到支队视察,可见首长对支队的重视。支队全体官兵没有辜负首长的期望,部队从实战出发,全体官兵带着骡马和武器装备多次武装泅渡澜沧江、勐伦江、流沙河等。在训练方法上,采取先基础后运用,先干部后战士,在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练指挥,练协同。全支队经过艰苦训练,基本实现了罗瑞卿总长的要求。

5月8日,支队3营9连、11连作为先遣队换上老挝军队服装,由营长孙学成率领,深夜离开营房,秘密朝老挝边境进发。

先遣队的任务是摸清敌情、警卫我交通部派来的8个专家和指挥部,遇上敌人则坚决歼灭之。指挥部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5支队队长刘德洞(副军级)、昆明军区作战科长方有根、支队参谋太世鹤等人,加上电台、运输骡马队,整个部队500多人。先遣队要保证专家和指挥部安全徒步通过老挝的波亭、孟富、孟赛、孟夸,全程600多公里。中方是为执行《中老双方关于修建公路的问题会议纪要》而实施实地勘察,这些地区均为原始森林,有一部分要过敌占区。

天刚亮,先遣队到达中老边境磨憨口岸,来接应的老挝军方情报处处长坎松和营长岩根也到了。坎松向我方介绍了敌情:还在中老修建公路会谈中,美国就扬言只要中国军队出境就将他们消灭在中老边境。因为敌人知道,修公路的地方是原始森林,高炮进不去,他们可以利用空中优势,用飞机将中国军队轰炸。同时美国支持的右派一支不详的军队要在半路设伏,誓与中国军队决战。当坎松得知中国只派出两个连队时,连连摇头称太少,建议中方再增派一个营。孙学成知道,部队最大的威胁是敌人的飞机,部队多了反而容易暴露。因此他不同意再增加兵力,至于地面的敌人,不论来多少都好应对。

孙营长决定,马上组成两支侦察小组。11连由连长宋明贵组织侦察员,沿我军勘察的线路侦察。10连由副连长陆志邦带领苗、傣等族战士马文良、普正华、岩恩、八戈等9人组成,深入敌占区摸清敌人运动方向,如果有靠近部队线路的敌人则坚决将他们消灭或引开。

部队进入老挝后,由于伪装严密,尽管敌机每天都在上空盘旋,但一直没有发现先遣队。

6月20日,陆志邦率领的侦察班在敌占区孟通发现一支着装参差不齐的武装,大约有600多人,他们说的是苗语。经观察,陆志邦发现一个挎左轮手枪的军官走路没精打采,打着哈欠,流着鼻涕。他知道此症状是毒瘾发作的表现。陆志邦灵机一动,进入寨子买了鸦片,继续跟踪。晚上这支队伍进入一片树林宿营。机会来了,陆志邦指令八戈、岩恩将那个毒瘾发作的军官抓来。陆志邦有意将烟杆在他面前扬了扬,该军官扑过来抢烟杆。我方要他说实话,再给大烟。军官为能抽上大烟如实相告。

原来,这支部队为一个营,被抓的舌头是个连长,是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培养训练的老挝苗族反动武装,他们的任务是前往孟夸阻击中国军队。说孟夸方向中国只有一个连队,如阻击失败,再增援部队。侦察员告诉他,中国派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民族一支队,两个团的兵力,如果去阻击必死无疑。一听是民族支队的部队,该连长腿一软忙下跪求饶:看在我们是同根同族的份上,你们就放了我吧,我们决不敢打你们。侦察班放了他,要他去传话,就说中国民族一支队的大部队赶来了。

为了迷惑敌人,待俘虏一走,侦察班迅速占领一个制高点,借着夜幕,朝敌营指挥所一齐开火。20分钟后,侦察班迅速撤离。

当我先遣队和专家指挥部到达孟夸时,没有遭到敌人地面阻击。

6月28日,孟夸楠乌河挡住了我军的去路。此时正值雨季,楠乌河宽160米,深18米,下游是越南的湄公河。面对滔滔洪水,先遣队立即扎竹排,准备运送部队渡江。上午11时,1个班的竹排正划向河中,突然4架F104美式轰炸机出现在部队上空,随即投下一颗颗巨型炸弹,接着是机关枪扫射。情况万分危急,10连3排副排长陆嘉庆(壮族)为了引开敌机,跳上竹排划向河中,用冲锋枪朝低空俯冲的敌机猛烈开火。这时一颗重型炸弹在陆嘉庆身边爆炸,陆嘉庆壮烈牺牲。

营长为保护专家和指挥部,一边组成机枪班在下游对空射击,吸引敌机;一边在上游狭窄地段通过严密伪装,组织部队渡江。直至傍晚,专家和指挥部首长安然无恙,500多人全部渡过楠乌河。除陆嘉庆牺牲外,另有8人负伤。

支队在执行援老抗美警卫作战任务中,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,但我援建的131座公路大桥,从未遭到敌人破坏,我援老指挥部和一些重要目标从未遭到过敌机的轰炸。陆嘉庆、杨厚清等一批战士被援老抗美指挥部授予英雄模范称号。10连被荣记集体三等功,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一、二营各颁发援老抗美警卫作战锦旗奖旗一面。

群众工作深入人心

轮流在边防一线驻防的一支队,时刻不忘做好民族地区群众工作,与当地各族人民群众建立起了军民鱼水关系。

支队党委首先培养战士学文化。因在3000多名少数民族战士中,绝大多数是文盲,有的连汉语也不会讲,听不懂。为此,支队领导采取了不同于一般部队的教育措施:一是从学习汉语汉字入手,在民族战士中普及文化教育,让他们尽快掌握学习政治军事和科学知识。二是以营、连为扫盲班和提高班,充分发扬民族干部的作用,让他们为民族战士作辅导,上小课,深入做思想工作。三是开展一帮一活动。经过不懈努力,许多原来不识字不会讲汉语的战士,半年后就学会了汉语,有的两三年就达到了高小或初中语文程度,每年就有700多人次的民族战士被各级评为学文化标兵、五好战士。

在做群众工作的同时,在曼磨乃村,支队派出大批干部战士为群众挖水沟,搞灌溉,积肥用肥,科学种田,改变了以往庄稼不施肥料的旧习,使当地稻谷每亩由过去的600斤,猛增到1100斤。全寨86户、535人,家家有了存款,户户有了余粮,每家翻新或盖了新竹楼,成为小勐养地区一个先进村寨。

支队官兵除多次参加抗洪救灾、扑灭山火、抢收抢种等各项任务外,还免费对附近村寨供电、看病、放电影和每月两天助民劳动。在5年中累计派出巡逻医疗队15个,免费为群众看病87600人次,并为群众发放了疟疾、痢疾预防药品;免费为一个农村架线供电,义务放电影1080余场;助民劳动30多万个劳动日;开梯田、垦荒地300余亩,修水渠6公里,解决村寨枯农田灌溉。支队驻地防区一个叫曼纳庄同悠乐山上的基诺族曼丫新寨,从清朝就开始有了矛盾,经常互相械斗。支队副政委刀国栋亲率民族工作队分赴两寨,深入调解,最终使两寨百姓握手言欢,100多年的冤家最终成为友好村寨。

民族一支队被撤销后,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仿佛缺少了什么,先后有小勐养、景洪、勐海县政府及各族人民群众,纷纷上书中央、中央军委,迫切要求恢复民族支队,十多年后人民群众还在要求恢复民族一支队。1973年3月,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召开全国陆地边防工作会议期间,曾就云南边疆人民群众要求恢复一支队的问题进行了答复,明确宣布了可以恢复民族支队的建制。后来由于种种原因,民族支队没能得到恢复。
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
免责声明

本网页所展示的有关【周恩来三次争取胡宗南】的信息/图片/参数等由的会员【 】提供,由舟舟教育培训网会员【 】自行对信息/图片/参数等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,本平台(本网站)仅提供展示服务,请谨慎交易,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,本平台(本网站)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。您在本网页可以浏览【周恩来三次争取胡宗南】有关的信息/图片/价格等及提供 【周恩来三次争取胡宗南】的商家公司简介、联系方式等信息。

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,请您致电15932669617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,感谢您对舟舟教育培训网的关注与支持!

官方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