瞎子打灯笼有个双眼失明的犹太人,打着灯笼在漆黑一团的路上行走。外地来的一位商人见他是个瞎子,便问他:“你是个瞎子,干嘛还打灯笼?这不是浪费灯油吗?”瞎子却振振有词地说:“在黑夜里走路,人家看不到我,很容易被人撞到。但因为我打了灯笼,不瞎的人
2024-01-24 17:16:17借四壁余光战国时期,甘茂受到排挤,想利用苏秦替自己游说秦王,又怕苏秦不干,就问苏秦:“先生听说过《借四壁余光》的故事吗”苏秦说:“没听过。”苏秦是个绝顶聪明的人,一听就知道甘茂要自己帮助他游说秦王,心想:帮助了甘茂对自己不但无害,反而有益。
2024-01-24 10:14:38汉武帝元光五年(公元前130年),公孙弘被国士举荐入京。当时邹长倩送给他一个扑满,要他警戒“入而不出,积而不散”的危险。其实邹长倩所提出的“扑滿哲学”,不仅是提醒公孙弘一人,而且要提醒每一个人:当我们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,只知道积聚而不知道散
2024-01-23 21:04:02一盏油灯\陪我走过了\一段最孤寂的路\而今\油尽了\灯却未枯。他俯身在病重的父亲榻前,流着泪读出了这首小诗。床边的小桌上,一盏小油灯点缀着微弱的光芒,在两个男人长短不一的呼吸中摇曳不止。这盏小油灯比他还要年长,这是父亲当年下乡时母亲送给他的
2024-01-23 07:15:08晋朝的时候,有个穷书生名叫车胤,家贫买不起灯油,夜里读书,就捉萤火虫装在纱袋里照明。还有一个人名叫孙康,冬天常常站在雪地里,利用白雪的反光读书。于是,这两个人苦学的名声被人们到处传颂,大家都把囊萤和映雪作为学习的典范。有一天,孙康去拜访车胤
2024-01-22 05:20:28二十几年前的那年,我刚满18岁,由于粗通些许医学,便被公社抽派到一个叫“鬼子洼”的偏僻的村卫生院去当医生。我住宿的地方被村长临时安排在两间紧挨着一片乱坟茔的破草屋里。据说这屋主人是个孤老太太,半年前因生活所迫,外出讨饭,一直未归。我对村长满
2024-01-20 05:44:49那一年,有位穷书生去赶考,既没有书童也没有家丁更没有代步工具,只好自己背着书箱,苦哈哈地步行。少不了晓行夜宿,饥餐渴饮。走了一个月,这一天离京城也就不远了。来到一个荒郊野外,好歹有一个偏僻小店,便赶去投宿。店子不大,大多是赶考的举子到这投宿
2024-01-20 05:02:51他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,西北一个贫寒的小村。村里人世代为农,日子山寒水瘦。抱着饿得瘪瘪的肚子,那些纸质发黄的书,成了他最好的“食粮”。那年月,家里点的是油灯,一大家子,只有主屋里点一盏。天一黑,父亲便赶着他们上床,为的是省些煤油。他要半夜起
2024-01-20 02:12:58囊萤映雪,囊萤:晋代车胤小时家贫,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;映雪: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。家境贫穷,勤学苦读。 晋代时,车胤从小好学不倦,但因家境贫困,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。为了维持温饱,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。
2024-01-18 12:26:03拼音nángyíngyìngxuě 晋代时,车胤从小好学不倦,但因家境贫困,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。为了维持温饱,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。为此,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
2024-01-18 11:00:13晋代车胤从小就好学不倦,但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,因此浪费晚上的时间他觉得十分可惜。在一个夏日的夜晚,他见室外到处飞舞着萤火虫,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几十只萤火虫吊在书本的上方,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 【典故】车胤恭勤不倦,博学多通,家
2024-01-18 10:48:15一天半夜,孙康从睡梦中醒来,把头侧向窗户时,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。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。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。于是他倦意顿失,立即穿好衣服,取出书籍,来到屋外。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,比屋里要亮多了。孙康不顾寒冷,立即看起书来,手脚冻
2024-01-18 10:47:57母亲的灯油是我们家一段颇具意义的记忆。在我的记忆中,灯油是我们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家里并没有电灯,我们依靠着母亲的灯油为生活带来光明。我清楚地记得每天黄昏时分,当太阳逐渐落下,我和弟弟会奔向母亲的房间,看到她正在
2024-01-17 15:10: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