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社会风气不断变迁,家庭教育也面临着各种挑战。为了加强学校家庭教育的引导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许多学校开始积极推行“家风家训”活动。
所谓“家风”,是指一家人几代人共同培养出来的传统习惯、道德观念、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素质;而“家训”,则是针对这些素质制定出来的具体行为规范。因此,“家风家训”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命成长,更涉及到整个社会文明进步。
在开展“家风家训”活动时,学校应该首先制定出全面系统的方案。具体要求包括:梳理本地区或族群特有的传统文化、道德规范和重大历史事件等,以此作为基础;同时还需要参考当前社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,比如互联网、媒体等。通过对于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,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,从而形成适合本校师生开展的“家风家训”方案。
其次,在推行“家风家训”活动时,学校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育手段。比如可以开展家庭文化节、亲子阅读俱乐部、主题班会等形式,利用各种机会去向学生灌输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,同时也要加强对家长的引导和服务。通过建立微信群、QQ群等社交平台,及时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关教育或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,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孩子。
最后,在开展“家风家训”活动时,学校应该注意避免过度宣传或过度干预。在具体操作中,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宣传上,“空喊口号”不仅难以落实到每个具体人身上,还可能引发反感甚至抵触情绪。而且,在实际操作中还要避免将“家风家训”与其他课程刻意挂钩或者强制性地加入到课堂内容中去。这样不仅难以达到实质效果,还容易引起师生和家长们的反感。
总之,“家风家训”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,需要学校、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。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,才能让我们走向更加健康、文明、幸福的明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