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体形象
孩子较初是没有自我意识的,直到七八个月到1岁,孩子能坐会爬可走路了,并能逐渐氢自己与旁人分开之后,他们的自我意识便开始觉醒了。
1-2岁的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名字,并能用来称呼自己,能将自己与周围的人、事、物区别开来。
2-3岁时,孩子的大脑两半球生理发育趋于成熟,具备了感受自我存在的生理基础。由于感觉动作能力的增强,这时候的孩子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的整体,可以站、蹲、卧、躺、爬、跳、可以躲起来又再跑出来,这些活动更进一步增强了他的自我感觉,进而在大脑中形成对自身身体的感觉“地图”,
我们就把它称为身体形象。
有了身体形象,随着年龄的增长,当孩子在进行活动时,他的大脑就能储存大量的信息。这些信息经过孩子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后,就会安排肌内、关节的活动,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恰当的反应,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“本体感”
如果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没有形成良好的身体形象,那么他就容易在学习上出现一些问题,比如动作笨拙,坐没坐相,站没站相,对方向中位置的判断能力差,写字上课姿势不当等。
身体形象不良的孩子一般有以下表现:
1.左右不分,容易迷失方向。
2.在某个领域表现,在另外的领域可能遭遇困难。
3.穿鞋或裤子进容易相反。
4.写字常出现颠倒,比如把b写成d
5.左撇子改手右手优势后,适应不佳。
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形象训练应注意:
左撇子现象启示我们,如果孩子左半身的活动频繁,就会促使中脑发育,从而使右脑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。因此,心理学家建议,应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均衡使用两侧肢体运动,以全面发展大脑。